公元前207年,怀王熊心看到项梁战死,士卒惶恐,纷纷后退。就把都城从盱台迁到离前线很近的彭城。
此举不但显示出了熊心超强的心理素质以及他有勇有谋、大义凛然的人性光辉,同时也显示了他对楚国军事实力的自信以及战胜秦国的必胜信心。熊心此举不但稳定了军心,同时也在各路诸侯中树立了自己的威信。
迁都后,熊心首先将吕臣、项羽的军队合在一起由他亲自率领。又任命刘邦为砀郡太守,封为武安候,统率砀郡的军队。封项羽为长安候,号称鲁公。吕臣担任司徒,他的父亲吕青担任令尹。自此,怀王熊心开始真正统掌楚国大权。
宋义在路上遇见的那位齐国使者高陵显君向熊心举荐说:“宋义曾告诉我项梁的军队必定失败,没过几天,果然战败。在战斗之前就能看出失败的征兆,实为懂得用兵之人。”
怀王熊心遂深夜召见宋义并与之商讨军中大事,发现此人有超人的军事才华,非常欣赏他,因而任命他为上将军,号称卿子冠军。
关于此举,苏轼曾赞论:“吾尝论义帝(怀王熊心),天下之贤主也。独遣沛公之关,不遣项羽。识卿子冠军(宋义)于稠人之中,而擢为上将。不贤而能如是乎?”
赵国此时又一次来请求楚国援救,于是怀王熊心任命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范增为末将,北进救赵。命令刘邦向西攻城略地,进军关中。在安排刘邦攻秦时,命刘邦曰:“灭秦应以宽厚之心拯秦民于水深火热,切勿滥杀无辜。”为了提高各路诸侯将领的士气,遂和诸将约定:“先入定关中者王之。”
此时,秦军非常强大,常常乘胜追击、攻打楚军,楚军将领对平定关中均没有把握。只有项羽由于秦军打败项梁部众、杀死其叔父,激动而气愤,愿意和刘邦一起西进入关。
熊心手下的老将们都说:“项羽这个人勇猛、凶悍且奸猾。项羽曾经攻下襄城,那里的军民没有一个活下来,都被活埋了。凡是他经过的地方,没有不被毁灭的。这与您的政治主张是完全相违背的。再加上他是您的本家,同属楚国贵族,怕到时不听从您的命令,延误灭秦的战机!而秦国的百姓受秦王暴虐受苦已经很久了,刘邦此人忠厚老实,派他向秦地的父老兄弟讲明道理,不欺压百姓,才会使秦地的百姓支持楚国,使秦国更快地降服。”
怀王熊心最终没有答应项羽,而派了刘邦率领楚国大军向西收夺土地,而实为集合陈胜、项梁的要投靠怀王熊心的散兵。然后发兵于砀县至安阳(今山东曹县东)、成武(今山东成武),再由成武至亳南(今河南商丘市东南)、成阳(今山东菏泽东北)、杠里(今山东省甄城县一带),再至昌邑(今山东金乡西北)、栗(今河南夏邑 ),再至高阳(今河南杞县西南)、陈留(今河南开封东南陈留)、开封、白马(今河南滑县东),时间长达六个月。
依《高祖本纪》,《秦楚之际月表》,综合有关传记,发现刘邦所率楚军的战争路线是忽儿由南向北,忽儿由北向西南,忽儿由西南向北,忽儿又由北转向东南,忽儿又从东南再向西。
而怀王熊心这样做的军事意图纵观各个史记资料均未做任何相关评论,那么当时的秦军分布情况以及楚军为何要迂回做战,我们现在已经是不得而知。
但我们不可否认的是,怀王熊心这样的部署,使得项羽的援赵大军在投入对秦决战前,几乎没有任何消耗,楚国后方也没有出现过任何安全上的警报。因此,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这些个词用在怀王熊心身上是实至名归的。
而刘邦依据怀王熊心的指挥,循规蹈矩地进行艰苦迂回的作战,也必定是对怀王熊心的指挥心悦诚服的。
怀王熊心的这种做派着实令人佩服——在主帅新丧、元气大伤、士气低落的时候,不是着眼于防守,不是着眼于修补防线,而是立即组织全力反攻,这是何等的气魄。
按常理,遇到这样的局面,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休养生息、卧薪尝胆以寻战机,但怀王熊心不做此想。从收拢部队,到誓师出击,前后不超过一个月时间,在大败之后居然能有如此举措,没有过人的胆识和超人的军事才能是难以想像的。
除了调度本国人力外,怀王熊心还善于利用各地旧势力为楚国的战略目标所用。
原魏国公子名魏豹,得知怀王熊心有勇有谋、用兵如神,遂来投奔怀王。魏豹初见怀王,只见怀王熊心和蔼中透着威严与睿智,崇敬之心不禁油然而生。
拜见过怀王之后,魏豹说道:“素闻怀王宽厚睿智,如今各路诸侯纷纷归附,我魏豹也愿追随怀王,听凭调谴。”
怀王熊心向魏豹问及旧魏地的战况,沉思良久之后,对魏豹说道:“我现已将军队基本全部调出,全线攻击秦军,如今,就连我的护卫军队也所剩不多,但我还是打算抽调一部分与你。在与秦军的作战中,只可智取,不可强攻。”魏豹见怀王熊心不顾个人安危,在其守卫士卒已经不多的情况下还抽调一部分支援自己,甚为感动。
怀王熊心赋予魏豹千余援助精兵,协助其复攻魏地。同时还派出了楚柱国共敖和番君吴芮,由南包抄攻秦,与魏豹的军队协同作战,达到声东击西的军事目的。
在怀王熊心的指挥下,魏豹在旧梁地得二十余邑,大大消耗了秦军的主力,加速了楚国完成灭秦大业的历史进程。
《韩信卢绾列传》称:“项梁败死定陶,(韩王)成奔怀王。”韩王成奔怀王的目的,无非是为了求得增援,继续战秦。
日后,刘邦西征至韩地,便与已在旧韩之地的韩司徒张良配合作战。也为灭秦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上一篇:项梁败兵 第三集) (下一篇:项羽夺兵权 第五集)